剪纸作品范文篇1
【关键词】剪纸课堂创新做法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4-0161-01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特别重视优秀的中国传统美术和民族、民间美术,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体现中国特色,鼓励美术教材呈现方式多样化,加强美术教学的效果,促进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同时鼓励各地积极开发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教师应选择适合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我校借教育现代化和新课改的春风,为美术课堂迎来了特殊而美丽的“新客人”——剪纸。同学们都很喜爱她,每天都要和“她”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从“她”的身上学习知识、提高技能,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下,剪纸艺术在美术课堂中大放光彩。
一剪纸引入美术课堂的意义
剪纸艺术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支刻刀、一双巧手,便产生精美的剪纸作品。2003年,剪纸被列为全国首批“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抢救和保护项目。要想抢救和传承民间文化遗产,学校应是积极的支持者,是解决问题的“主阵地”。学生通过课堂教学系统地学习有关剪纸的知识,不仅传承了民间艺术,更重要的是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剪纸在美术课堂中“生根发芽”的做法
要想让剪纸在美术课堂中“生根发芽”,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形成了一些较初步的想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以优秀剪纸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
在学生刚接触剪纸艺术时要用一些优秀的剪纸作品来激发学生的剪纸兴趣和热爱之情。在剪纸教学中,欣赏的内容可以是民间剪纸艺术大师们的剪纸作品,也可以是教师的优秀范例,所选的作品要色彩明快,造型朴实、大方,物象姿态夸张、动作大、姿势优美,富有节奏感。优秀的剪纸作品从色彩、内容、技法上都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能紧紧抓住人的眼球。让学生欣赏同学的作品,让学生形成一种“我也能剪出这样好的剪纸作品”的意识,通过这些欣赏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对剪纸的热爱之情只增不减。
2.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动手创作的欲望
剪出作品不难,难的是剪出好的有创造力的作品。在实际教学中选择合适的剪纸教学内容至关重要,要遵循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来培养学生的动手欲望,只要想动手就会有创新。我选择了剪纸中最基础的团花剪纸为教学内容,在课堂上先以三折、四折入手再进一步学习五折、六折的剪法,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感觉到团花剪纸的乐趣,那些以前认为剪纸不好学的学生也改变了观点。
3.剪纸技法的学习要采用直观的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
学剪纸就要学习剪纸的基本技法,每一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剪纸艺术所用的材料、工具使剪纸作品的艺术风格具有单纯、朴实、简洁、明快,区别于其他的艺术品。对于学生来说,那些大面积的形象用剪刀表现起来不难,难的是如何来表现作品中小的装饰图案。如我在教授十二生肖中兔子造型剪纸内容的时候,刚开始并没有告诉学生标准的固定的剪纸技法,而是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由剪纸,在他们剪的过程中,不断地有学生问:“老师,这儿应该怎么剪啊?”“老师,我的作品只剪了外轮廓没有装饰物,行不行啊?”遇到这种情况,让他们先在小组间讨论解决,通过讨论这些问题他们都能解决,而我再默默地观察他们的做法,找到问题所在。课后我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分析并准备剪纸范作,范作选择以学生作品为原型进行再创作。第二节课时,将经过再创作的兔子造型作品和同学们的兔子原型作品贴在黑板上,在学生的疑问中我把两幅作品做了比较分析,加上示范,很轻松地讲解了剪纸的基本技法和剪纸物像的造型特点,学生接受起来一点都不费力,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果一上课就教授剪法,学生听得一头露水就会有畏难和厌烦心理,所以老师在剪纸技法的学习知识点上要采用直观、通俗易懂的教学方式。
通过努力,我校的剪纸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在我校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希望剪纸在美术课堂中散发出更绚丽的光彩!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承昊.初中美术新课程教学法[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兰岗.贵州民间美术欣赏[J].中国美术教育,2011(6):92
剪纸作品范文篇2
1剪纸艺术的发展历程
剪纸艺术是指通过对纸张的雕刻、镂空而形成的艺术作品,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剪纸艺术是从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使得纸被广泛应用之后逐渐形成的。在我国原始社会、商周时期陶器和青铜器被广泛应用,我们的祖先在这些器物上运用大量的纹饰作装饰,实际上就为剪纸艺术的形成打下了基础。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对于纸张的应用更加广泛,剪纸作品开始出现。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剪纸作品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五幅剪纸,根据出土的剪纸实物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剪纸艺术已经日趋成熟,对称、构图技法都已出现。唐宋两代是我国剪纸艺术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剪纸艺人,而且剪纸艺术开始应用于瓷器、花灯的装饰中,为以后剪纸艺术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到明清时期,剪纸已经走入寻常百姓家中,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节庆活动联系更加密切。近代以来,我国的剪纸艺术也是呈发展的趋势,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国家更加重视剪纸艺术的保护和发展。剪纸艺术悠长的发展历程、丰厚的文化底蕴和新时代的需求为剪纸艺术应用于现代室内环境设计打下了基础、开辟了道路。
2剪纸艺术的特点
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运用剪纸元素必须要清楚地认识剪纸艺术的特点,才能真正将传统的剪纸艺术融合现代室内设计方法,实现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创新和突破。
2.1平面化与延展性
剪纸艺术一般是靠刀在纸张上的刻画,刀刻技术的施展需要平面纸张的支撑,这就赋予了剪纸艺术一定的平面化特性,这为剪纸艺术应用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可行性。而随着剪纸艺术的发展,剪纸技法越来越丰富、高超,人们把“剪裁”与“刀刻”相结合,丰富了剪纸作品的形式,使得剪纸作品更加立体、更有层次,这也使得剪纸艺术拥有延展性,在平面剪纸中增添视觉的立体感,使得剪纸艺术的变现形式、表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2.2想象性与写实性
剪纸艺术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它表现的主体是生活化的,具有主题上的写实性,这也是剪纸艺术不断发展、创新的根源。例如,剪纸作品《男孩弓箭灯笼》,构图中主要包括男孩、灯笼和弓箭三种,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而且作品写实,将男孩的活泼、可爱剪得栩栩如生,烘托了节日或庆典的氛围。还有古代人物剪纸也通常将人物的外形、神态刻画得非常真实。但是剪纸艺术还有一种艺术变现形式――想象性,它也是剪纸艺术发展、创新的重要因素,剪纸人丰富的想象力的运用使得剪纸作品更加生动、形象。例如,以龙、凤为主体的剪纸作品,将客观不存在的龙、凤刻画到纸上,再增加鲜明、生动的色彩,能够更好地表达人们“龙凤呈祥”的美好祝愿。剪纸艺术想象性和写实性的特征为室内环境设计提供了更多审美理念方面的启发。
2.3寓意化和类比性
剪纸作品中选择的图形、颜色并不仅仅代表了图案本身,而是在千百年的文化积淀中赋予了其特殊的文化含义。人们在看到剪纸图案后就能联想到其背后深层的意义。例如,“连年有余”的剪纸中就取莲与连的谐音、鱼与余的谐音,而此后莲花和鱼的图案在剪纸中也就带有了美好祝愿的意义。在“英雄得志”的剪纸作品中,也以鹰衔花枝来类比,代表人们美好的祝福。剪纸艺术作品中的寓意化与类比性代表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旨趣和心理寄托,这对于我们现代室内设计中的图形运用和设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3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剪纸艺术应用及其原则
3.1剪纸艺术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1)剪纸艺术在室内墙体、地面中的运用。墙体和地面作为建筑的主体结构,在室内面积中占有很大比例,是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最重要方面,再加上墙体和地面颜色单一,需要加入剪纸艺术中的元素进行补充。例如,在酒店大堂中的墙体设计过程中可以根据墙体面积贴、挂一些装饰物,或在墙角设计一些纹饰进行点缀,并在设计中融入剪纸中的图案具有和象征、寓意性的特点,不仅能丰富空间设计的美感,还能提升室内装饰的品位和情调。在地面的装饰设计中同样可以加入剪纸艺术中的元素,如在家庭室内地面装饰中加入小块有纹饰的地毯,不仅能使居住环境更加舒适,而且还能起到非常好的装饰作用。
(2)在室内陈列物品中的应用。室内主体空间设计完善后,最重要的设计就是室内所摆设的物品。在这些物品中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就是家具的装饰与设计。现代社会人们对于家具的要求不仅仅只是实用,还必须要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装饰。剪纸艺术既拥有平面造型的特性,又可以在设计中突出层次感,因此在家具陈设中加入剪纸艺术的图案造型理念,能更好地满足人们对家具设计的要求,“拓展了家居用品的表现空间”。[2]在室内环境设计中还要重视其他一些摆设的装饰、设计,如花盆、瓷器和一些纺织类的物品。剪纸中细腻的构图和笔法为这些比较小巧陈列品增添了更多柔美、古典的气息。
(3)在屏风中的应用。屏风等分割空间的物品在室内设计中起到分隔、调节、美化的作用,它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由来已久。在装饰、设计屏风时,其构图、笔法不仅可以借鉴剪纸,还可以运用剪纸艺术中的镂空技法,这样可以增添屏风的美观性,同时也能够提升居住环境的品位。
3.2剪纸艺术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原则
(1)传统与现代性的结合。剪纸艺术具有很强的民族性与传统性,它是剪纸艺术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根源。因此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运用剪纸艺术时要抓住剪纸艺术的传统性,将其平面性、寓意性、想象与写实性和现代设计理念、手法相结合,既要提升设计的审美性,也不能丢弃其传统性、民族性。更重要的是要具有创新精神,使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剪纸艺术应用更具时代性。
(2)突出其人文性。室内环境艺术设计根据时代的发展一直在变化,但其最重要的设计理念一直没变,那就是人文性。所以在运用剪纸艺术时,一定要使色彩、构图及技法的应用符合人的视觉、情感、心理的需要,同时要注重加入人文性的理念,在提升视觉享受时,提高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剪纸作品范文篇3
关键词:剪纸主题创作
剪纸作为一项民间艺术,是一种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门类,它深深的扎根与于民间,活跃于千家万户。美术课程中标准中就要求我们带领学生了解这些民间艺术的来源和历史,熟悉它的一些创作手法,并且尝试自主创作。然而,剪纸对于小学生来讲是入门容易创作难,对于教师来讲是上手容易辅导难。
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合适的工具和纸张,使用恰当的表现题材和手法,采用高效合理的辅导策略,让学生创作出形式多样的剪纸作品呢?本文将从工具、材料的选择,循序渐进的辅导策略,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的选择四个方入手,阐述如何合理高效地开展剪纸主题创作辅导。
一、精选工具,提高剪纸效率
剪纸起源于民间,闲暇时,农村妇女就会用剪刀将普通的红纸进行裁剪,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作品。随着工具材料的更新,剪纸艺人的不断开发,各种形式多样的剪纸作品不断推出。剪纸的纸张和刀具选择就显得越发重要了。那该选择怎样的纸张和刀具,才能适合小学的使用呢?
1.细选纸张,优化表现
生活中的纸张种类很多,能用来剪纸的也有很多。下面通过表格的形式说明各种纸张的特点。
由上表可知,剪纸可以使用的纸张还是很多的,关键在于根据各类纸张的特性,做出合适地选择。比如,大红纸适合学生平时的练习,宣纸和蜡光纸则适合创作,有利于长期的保存。
2.精选刀具,提高效率
对于小学生来说,因为他身体发育原因,手的灵活性相对于成年人来说还不是很高,特别是低段学生,这个现象更加明显。
首先对于低段的学生,剪纸的题材以剪影、对折剪纸为主。表现内容则以学生喜爱的动物、蔬果、器具等为主,加以简单的纹样装饰;中段的学生可以练习剪刀的使用,熟悉剪刀剪圆点、锯齿纹、柳叶纹的技法,并且将这些纹样装饰到剪纸当中去;到了高段,学生在熟练掌握剪刀的用法后,可以开始练习刻刀的用法。刻刀相对于剪刀来说可以刻画出更加精细复杂的纹样,适合高段学生创作注重细节表现的主题剪纸作品,表现出丰富的内容和情节。
二、循序渐进,制定辅导策略
1.基础教学,建立剪纸信心
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在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剪纸也有1500年左右的历史。学习剪纸,不仅可以从中了解剪纸作品的形式、内容,还可以欣赏到剪纸的不同风格与流派。例如北方作品的粗犷,南方作品的细腻。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域的剪纸风格,体会剪纸艺术的多样统一性,可以使他们更好地了解祖国的民情风俗,激起他们的爱国情怀。
在了解剪纸常识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装订好的剪纸样稿让学生练习着剪,在剪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剪纸的过程,包括画稿、装订剪纸稿、剪刻、剥离、保存和装裱。剪纸的各种剪纸元素的了解和剪刻技巧,如圆点、柳叶纹、逗号纹、锯齿纹等等。
剪纸样稿的剪刻去除了样稿的设计环节,直接练习剪纸的技巧,简化了剪纸创作难度。对于没有接触过剪纸的孩子来说容易上手,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剪纸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剪纸艺术的魅力,激起了对剪纸的浓厚的兴趣。当学生看到自己的练习完成并且装裱后,产生了巨大的成就感,树立起学习剪纸的信心。
2.以刀,破除初期障碍
剪纸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剪刀和刻刀两种主要工具。其中北方剪纸主要以剪刀剪为主,剪出的作品粗犷有力,刀味浓重,富有强烈的装饰感。南方剪纸大多以刻刀刻为主,作品线条流畅,作品玲珑剔透,画面形象生动。主题作品相对于单个剪纸作品来讲,它是由复杂的背景,人物繁多的情节组成。小学生由于手指肌肉群发育的原因,大多数学生很难熟练的掌握剪刀的用法。对于需要大量剪纸符号装饰的剪纸,学生更加无法表现精美的细节。基于这样的原因,在开展主题创作时,相对适合的工具还是刻刀,更加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和作品创作表现的需要。
在学习以刻刀为主的剪纸主题性创作初期,学生往往会基于原先的创作过程,拘束于先设计样稿再刻纸的过程,这样的作品,学生往往在设计样稿时改之又改,创作出的作品缺少创作初期的活泼生动感,造型上更加偏向于具象。基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这样的创作效率,对于刚开始进行主题创作的小学生来说,他们很难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去设计,延续自己的创作意图。
因此在设计样稿时,先要求学生在心中简单构思,再用刻刀代替铅笔边刻边调整。当然初次使用这个方法时可以先采用单个剪纸练习,让学生熟悉过程。例如在创作脸谱时,我首先让学生欣赏剪纸脸谱作品,进行直观感受。下一步教师示范刻纸过程。先刻轮廓,再加剪纸纹样。在刻纸时应注意边缘的平整,线条的流畅。之后再进一步练习人像的剪纸,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巧手撕纸,提高造型能力
撕纸作为一种剪纸的形式有着它独特的魅力,从技法上来说,更加适合低段学生的剪纸练习。在辅导学生剪纸主题创作的时候,我们也可以让学生通过练习撕纸,让学生掌握事物的外形设计,比如各种人物的撕纸,动植物的撕纸,建筑物、各类器具的撕纸。为后期的主题创作打好扎实的造型基础。
4.纹样入纸,掌握剪纸语言
剪纸作品的装饰之美取决于画面纹样的设计,通过欣赏、示范教学,让学生在纹样设计时注意纹样排列的疏密、大小。着重分析选择合适的纹样表达不同的事物,比如云纹和水纹适合服装和背景的装饰。圆点和柳叶纹、月牙纹等则适合具体形象的描绘。锯齿纹适合毛发的表达。在复杂剪纸创作中更要注意求同存异,既要注意画面的协调同统一,又要注意不同纹样的选择和排列,避免画面产生呆板感、雷同感。
三、童心入纸,巧选表现题材
剪纸主题创作时,除了剪纸技法的运用外,至关重要的就是剪纸作品所要表达的主题。民间剪纸所展现的内容很多,吉祥图案、风景人物等等。那么,我们小学生的儿童剪纸可以选择那些题材作为我们主题创作的内容呢?其实,儿童主题剪纸创作的内容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教师的科研以及多课程结合的方式,力求从学生的个人体验出发,有计划、成系列的开展,全面立体而又多方位的开展创作。
1.学习生活为题,内容生活化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校的学习和家庭生活占据来他生活的绝大部分时间。不管是学生在校园中的学习活动、体育活动、追逐嘻嘻等等,还是在校园外和亲朋好友之间产生的交流活动,时刻都可能产生创作的灵感,作为创作的题材。教师应该通过欣赏展示,积极的交流引导,启发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创作点。
2.科研带动创作,题材系内涵化
作为教师,辅导学生开展主题创作时,更应该注重作品选材时的广度和深度。通过课题研究、论文撰写去深度思考表现题材的文化内涵、本土特色,让学生拉近与民间艺术的距离,感受到剪纸艺术中的生活趣味。体会到艺术源自生活,高于生活的真谛。
例如笔者主持本土文化于与剪纸创作结合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实践课题时,通过让学生了解当地的文化历史、名人、历史古迹、剪纸文化、标志性建筑等等,深入全面的了解了当地风土人情,从而寻找出大量适合剪纸主题创作的题材,创作出大量相关的剪纸作品。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学生不但体验到了剪纸创作的乐趣,也受到了全面的本土文化教育,积累来了丰富创作的经验。
3.结合其他课程,内容整合化
剪纸主题创作时还可以积极结合其它小学课程,整合多方资源,达到共同创作的目的。例如劳动技术课课程中有中国结的编制的一课。中国结图案古朴,颜色吉祥,和传统剪纸有着异曲同工之处。我们在创作剪纸作品时,可以打破平面的设计,通过全新的设计装裱,让剪纸与中国结有机结合着一起。通过此类作品的创作更是拓宽了学生剪纸创作形式的思路,启发他们可以尝试与不同艺术形式的结合,将源自生活的艺术回归生活,装点生活。
四、多样展示,丰富表现形式
1.多样装裱,展剪纸魅力
国画有“三分画,七分裱”的说法,书画作品必须经过装裱,才能成为完整的艺术品。马克思说过:“人们是按照美的规律来造就东西的。”剪纸亦是如此。剪纸作品在剪刻的过程中纸张不断翻动,而且时常会挖剪、折剪,需要将剪纸进行装裱才能让剪纸平整完美地展现在观众的面前。
常见的装裱方法有镜框法和挂轴法。镜框的类型比较多,剪纸作品可以根据画面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镜框进行装裱,将剪纸粘贴在画心之后放入镜框。镜框的选择一般以朴素大方的类型为主,以突出里面创作的剪纸作品。而挂轴适合古典题材的剪纸创作。剪纸挂轴的装裱一般的书画装裱店不会,比较合适的方式是使用裱画胶膜,运用电熨斗将剪纸粘连在画心上。
2.多种组合,赋全新形式
剪纸作品在创作的时候可以同时剪刻多张作品,我们可以利用这个特点,在装订剪纸稿时,用不同颜色、不同材质的纸张混合装订。完成后的剪纸作品可以展现出不同风格和感受,这时我们可以进行二次创作,设计出同一内容,但完全不同类型的剪纸作品。
民间剪纸作为一种艺术奇葩,在生活当中大放光彩。而如今,我们的学生也能够将这一古老而又精美绝伦的艺术得以继承和发扬,不断创新。辅导学生开展剪纸主题创作需要从学生的身心特点、认知水平以及当地的特色等因素出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摸索尝试,总结经验。
传道授业承技艺,舞刀弄剪化神奇。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不断努力,我们的剪纸艺术必将源远流长。
参考文献:
[1]梁春兰陈君《民间剪纸技法教程》中国文艺出版社
[2]张云仙《剪纸应用教程》宁夏人民出版社
[3]要红霞《中国剪纸与创新》金盾出版社
[4]骆平《少儿剪刻画教学:巧手剪影》四川美术出版社
[5]力强《趣味剪纸》科学普及出版社。
[6]林桐《儿童剪纸大王》吉林摄影出版社。
【剪纸作品(收集3篇) 】相关文章:
学游泳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8
我的日记[精选5](整理3篇) 2024-07-28
四年级日记[精选9](整理5篇) 2024-07-27
描写秋天的日记精选1(整理9篇) 2024-07-27
下雪日记[精选](整理5篇) 2024-07-13
[精选]开学日记(整理5篇) 2024-07-04
精选小学四年级数学日记(整理2篇) 2024-07-04
不该丢失的友谊作文(整理4篇) 2024-07-30
剪纸作品(收集3篇) 2024-07-30
小学学校扶贫工作总结(收集3篇) 2024-07-30